媒体关注

安徽教育网:1929cc威尼斯到桐城开展文化调研和送文艺下乡活动

发布日期:2014-07-25

链接:http://www.ahedu.gov.cn/28/view/252809.shtml

原文:

       7月10日至15日,国家重点社会实践团队之1929cc威尼斯“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在桐城市开展文化调研、送文艺下乡活动。实践队由该校校团委老师、校学生会、学生社团管理委员会、大学生艺术团、青年志愿者协会、大学生记者团主要学生干部组成。实践过程中,1929cc威尼斯副院长马凤余教授率办公室、学生处、团委负责人到桐城慰问实践团队并指导实践活动。

       访现代文都 扬传统文化——文化调研

       “继承历史文脉,弘扬传统文化”一直是近几年来我国的热点问题,十八大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全球文化相互激荡的今天,保护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已是迫切需要。作为青年一代,应以实际行动投入到传承传统文化的浪潮中。此次文化调研,我们选择了合肥经济圈城市——桐城。

       桐城位于安庆市北部,享有“文都”之美称,同时也是“桐城派”故里和黄梅戏之乡。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以桐城派为主要代表的桐城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文都人。此次调研主要针对桐城文化影响的具体表现和积极意义进行了了解。

       文化调研在视频学习《桐城文化》中拉开序幕,主讲人是中国古代文论学会会员以及安徽省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会长项纯文。关于桐城文化,他提出了三个问题:桐城文化为何在此、从何而来以及去往何处,并围绕这三个问题对桐城文化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进行了深入地剖析。队员们通过视频学习进一步明确了调研的方向,也各自形成了更加清晰的调研框架。程绍慧同学在学习完视频后说道:“以前通过查阅资料就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我是带着很多问题听完这场讲座的,现在感觉思路清晰了很多。”

       此次调研还实地参观了文庙、六尺巷、桐乡书院等。在桐城派陈列馆,队员们对桐城派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该馆以桐城派的兴衰为主线,以重要代表作家的师承关系为顺序,纵线排列,以重要代表作家生活的时代背景、文学交流、学术贡献为块面,横向展开,汇文物精粹、历史遗存、著作版本、学术研究于一炉。实践队还在文庙参观了严凤英艺术生涯陈列,加深了对黄梅戏和严凤英的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尺巷的故事所彰显的“礼让”这一传统美德正体现了桐城文化对当地百姓潜移默化的影响。除了视频学习、参观调研,队员们还精心设计了相关调查问卷,重点调研了《桐城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等课题,通过走街串巷走访居民,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350多份。

       地方搭台 高校唱戏——送文艺下乡

       送文艺下乡活动得到了桐城团市委的大力支持,除了联系地方、帮助实践队员们解决演出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团市委还从声乐与合唱协会中选派了优秀演员与实践队员们一起下乡演出。地方搭台、高校唱戏是校地合作共建、深入基层、服务百姓的新尝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弘扬了共青团工作的主旋律。

       送文艺到大关——大关镇是桐城市的红色文化阵地,带着这一份敬畏,7月11日,实践队员们早早起床来到大关镇敬老院,他们为老人们采买了新鲜的肉、鸡蛋、蔬菜和水果。在敬老院,他们给老人们送西瓜、捶背、打扫房间、做饭,忙的不亦乐乎。实践队员们的到来让五保老人们的脸上扬起了幸福的笑容。下午,实践队员们和市声乐与合唱协会的老师们为老人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舞蹈《印度新娘》、《剪纸姑娘》,歌曲《牡丹之歌》、黄梅戏《孔雀东南飞》等节目获得了老人们的阵阵掌声和不断称赞。

       送文艺到青草——素有“山水青草、梦中江南”之称的青草镇是桐城市的文化大镇,2005年建有花戏楼,为当地的文艺爱好者提供了开展文化活动的阵地,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文化活动在青草镇并不少见,7月13日,实践队员们面临着一大挑战——怎样才能让此次演出区别于该镇现有的文化活动,怎样才能给老百姓带来全新的感受。但这些并没有难倒队员们,歌曲《珊瑚颂》、相声《还珠嬷嬷》、舞蹈《MJ模仿秀》等节目的完美搭配使整场演出不失传统韵味、不乏青春活力,给当日的花戏楼增添了别样的风景。

       送文艺到樟枫——范岗镇樟枫村,曾以“苦瘠”的黄土高坡著称,过去一直是桐城出名的后进村、上访村,而如今,他已是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这一成绩与村里的老书记——宋福应是分不开的。老宋书记本是年收入近百万的企业家,却丢下了生意来到这个后进村当支书,头戴草帽、脚穿解放鞋和群众打成一片,他用一年的时间就把后进村变为先进村;他从不乱花集体一分钱,把自己3年工资全部捐给了乡亲;他身患癌症时仍像铁人般忘我工作;他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樟枫。樟枫之行对于实践队员们来说,更是一种学习,在村干部的介绍下,同学们被宋福应的“焦裕禄”式精神所震撼,有的同学甚至流下了泪水。邓良玉同学感慨道:“这样的书记让人崇拜又心疼,走了是多可惜!”

       7月14日晚上,同学们给村里的百姓带来了黄梅戏《到底人间欢乐多》、《夫妻双双把家还》、《海滩别》,歌曲《山歌唱出好兆头》,舞蹈《竹林深处》《剪纸姑娘》,街舞等形式多样的文艺节目,樟枫村的舞蹈队也参与了演出,全村600多名群众观看了演出,现场热闹非凡。宋福应书记生前曾说,要让樟枫村的村民人人住上小洋楼、人人跳上健身舞。樟枫村其乐融融、温馨场面是对宋福应最好的缅怀。

       此次实践活动得到桐城团市委的热情接待和大力支持,同时也受到桐城电视台的全程关注,相关新闻报道已在桐城电视台播出。通过5天的实践活动让同学们深切的感受到桐城文化的博大精深,实践队队员们表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当代青年义不容辞,责任重大。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创造机会多深入社会,深入基层,服务百姓,服务基层,把自己的知识和智慧融入祖国的建设和发展中去。(洪威 特约通讯员:吴小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