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新闻传播学院举办“戏剧影视讲坛”系列讲座
发布日期:2019-04-10
本网讯(通讯员:潘驰群)为提升戏剧与影视学科同学专业素质,加强专业能力,通识戏剧与影视学科教育,文化与新闻传播学院艺术表演系举办“戏剧影视讲坛”系列讲座,讲座分别邀请了戏剧影视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文化与新闻传播学院的专业教师和同学参加了系列讲座。
戏剧创造思维
3月20日下午,文化与新闻传播学院邀请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安徽省文联副主席王长安作“戏剧创造思维”专题讲座。王长安从戏剧的特殊属性出发,围绕高点思维、逆向思维、整体思维三个方面阐述,落脚关注生命是永恒的戏剧话题,通过联系作品,链接故事,生动形象地讲述戏剧创造思维,培养同学们戏剧意识,激发同学们的戏剧热情。讲座互动环节,同学们就剧本创作、地方戏调研、传统戏曲的发展与传播等话题与王长安进行了深入交流。
选题·故事·现场--我对纪录片的几点理解
4月3日下午,文化与新闻传播学院邀请江苏省广播电视学会理事、江苏如东广播电视台原副台长徐庆华作“选题·故事·现场”专题讲座。徐庆华以纪录片为切入点,从选题、故事、现场三个方面着手,与师生分享纪录片的创作经历,他强调,选题是创作者对客观事实呈现出来的主题意蕴和展示,主题的取材范围是所做的最初的价值判断,创作者从中能大致看出主题的影子和取材的基本走向,所以应具有时代感和纵深度,个性与共性以及“自我”制约;在故事的设计上需具备连贯性,吸引力,感染人;在现场的要求上,徐庆华表示,纪录片是以现场拍摄为主要手段,编导应当到达现场,坚守现场,让现场感动自己,进而感动观众。讲座理论阐述与视频解析相互交融,具有强烈的视听感受,一方面巩固课堂所学,进一步推进纪录片创作;另一方面通过徐台长的交流分享拓展了影片创作的视角。
我与改革开放40周年,用青春点亮梦想
4月8日,文化与新闻传播学院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新闻教育改革专家组”成员、国家一级编剧、安徽省教学名师何村教授作“我与改革开放40周年,用青春点亮梦想”专题讲座。何村结合改革开放40年的人生经历,与师生分享人生与梦想的经历与故事。他建议青年学子要积极行动起来,增长见识,增长才干,要有眼界,有格局。作为戏剧影视学科专业的同学,大学期间需要将直接体验与间接体验相结合,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明确每个阶段自己应该做什么,知道应该怎样去做,何村的分享赢得了师生的共鸣。
戏剧影视讲坛是文化与新闻传播学院人文讲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表演系立足戏剧影视学科,拓展与延伸戏剧影视系列活动,通过讲座、沙龙等形式,丰富学术氛围,塑造专业素质,激发创作意识,切实体现“应用型、复合型”专业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审核:翟荣兵 责任编辑:彭洪磊)
王长安,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安徽省文联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剧,研究员双正高职称(正高二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主要戏剧作品有《风雨丽人行》《孔雀东南飞》《寂寞汉卿》《东门破》等;主要学术成果有《古今戏剧观念探索》《徐渭三辨》《中国戏曲》《中国黄梅戏》《安徽戏剧通史》《重生乐生》《风采皖江》等。词作有《江南江北我的家》《美丽合肥》《桃李芬芳的时候》《徽班春秋》《中国印》《文房四宝》等。出版《长安文丛》(六卷)。作品曾多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星光奖、金鹰奖、中国戏剧奖、社会科学奖等。
徐庆华,高级编辑,江苏省广播电视学会理事,江苏如东广播电视台原副台长。南通市宣传文化系统首届"四个一批"人才,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工程"科技带头人,如东县首届文化名家,如东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0多篇(档)广播电视作品获全国、省级奖项。其中,《古长江入海口探秘》获第三届中国纪录片“纪录·中国”银奖,《有一种坚守叫约定》获全国电视专题片一等奖,《麦收》获江苏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并入选广电总局纪录片扶持计划,《如意东方》获江苏省优秀电视专题一等奖。多部广播剧获中国广播剧专家奖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出版专著《纪实与广播》,获第九届全国广播电影电视学术著作奖三等奖。有20多篇论文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近五年来,主创的100多篇档新闻、专题在中央电视台、上海台、江苏台播出。
何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新闻教育改革专家组”成员、国家一级编剧、主任记者、安徽高校戏剧影视类专业合作委员会副主任、安徽广播电视协会艺术传媒委员会副会长,出版《农村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理论与实践》《地方高校新闻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新闻与写作案例教程》等专著7部,在《现代传播》《新闻大学》《新闻记者》《新闻界》《新闻战线》等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省社科规划项目、教育厅重点项目等2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