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住寂寞终有成——信息工程学院的机器人“达人”高强
发布日期:2012-05-01
每天,他总是第一个进去机房,最后一个离开。除了吃饭、睡觉和上课,他的时间都是在机房里度过的。在旁人看来,这是一个内向、腼腆的男孩。可他们没想到,这个平时不爱与人打交道的孩子,不仅专业学习成绩优秀,如今还成了一个“机器人”制作高手。他就是信息工程学院2010级计算机应用技术2班学生高强。
入学报道之后,凭着对模型的热情与执着,他申请加入了科技与创新协会。课余时间,他自学模型制作相关知识并掌握了基本要领。在老师的指导下,先后制作了船模,航模等模型作品。其中船模在建筑与工程协会“校庆杯”模型设计大赛中荣获“科技创新奖”。
白色船模
船模
固定翼
一次偶尔的机会,高强在网上看到别人制作的机器人,这让他萌生了要制作属于自己机器人的想法。在这种想法推动下,高强购买了单片机开发板,自学单片机的相关知识。但很快的高强意识到若想DIY自己的作品,只看书学理论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为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高强开始了第一个电子作品“摇摇棒”的制作。由于对程序的熟练掌握,高强通过修改程序的方式,便可以轻松地改变“摇摇棒”显示的效果。为了在专业知识的应用方面有更进一步的突破,高强申请加入了信息工程学院创新实验室的机器人团队。课余时间,他主动选修了相关课程来弥补相关知识的匮乏,再利用上机的时间练习编程、调试。由于有一定的单片机基础,高强很快掌握了机器人制作的主要技术。在大一期末时期前成功做出了自己的机器人。
摇摇棒
2011年,高强报名参加了“凌翔杯”安徽省第三届机器人大赛。比赛前期,他跟随机器人团队指导老师多次去兄弟院校交流、学习,带回来很多珍贵的资料,为自己的作品做了很好的完善。比赛那天,他连续几个小时都在不停的调试,和其他学校的队员进行角逐。最终,获得了一个省级三等奖的荣誉。比赛之后,他并没有被荣誉和短暂的成功冲昏头脑,经过短暂的休息,他又钻进实验室继续学习单片机的知识。同样,由于出色的技术,他在2011年“炜煌杯”大学生单片机应用技能竞赛中又获得了一个省级二等奖。在汗水与泪水中,他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在大学这个色彩缤纷的舞台上证明了自己,他坚定了拼搏奋斗不畏艰难的信念。高强说:“我非常感谢机器人团队指导老师王华本老师给予我的帮助和指导,使得我能够在更大的舞台上锻炼自己。”
机器人
2012年初,高强便开始筹划另一件单片机作品——光立方。那是一个由500多颗发光二极管组成的立体显示器,由于电路比较复杂,为此,他自学了Protel相关知识。全英文的界面并没有阻碍他学习的步伐,利用图书馆的资源系统,他一点一滴积累。经过十多天的学习,终于画出了PCB图。之后,高强购买了各种电子元器件,开始了电路板的焊接。当电路焊接完成后却发现LED整体亮度黯淡。经过分析才发现是三极管的电流驱动能力不够所致,细想之下,模拟电路课程中曾经学过采用达林顿接法可以增加三极管驱动能力,他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大胆接好了电路,通电后发现效果非常棒,通过视频和实物展示,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和赞扬。除此以外,高强还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他还制作了音乐点阵、智能车等单片机作品。
光立方
四轴飞行器
智能汽车
音乐点阵
专业学习中,高强丝毫没有懈怠,曾获得了专业二等奖学金,但是他并不满足于这样的成绩,他知道自己的专业是做好模型和机器人的基础。生活中,高强还积极帮助班级同学解决电脑方面的问题,筹划了班级网站。在协会里,主动帮助大一的学弟学妹们做项目,获得了社团“优秀会员”的称号。
班级网站
目前,他正在潜心研究ARM处理器,不断的给自己树立新的目标。高强说:“我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因为我不确定哪天会被别人踩在脚下。”也许正是由于这样一颗执着、纯粹的心,他才会取得今天的成绩。
有人问他:“天天在机房里待着,闷不闷呀?”高强总会微笑着说:“只有静下心来,才能踏踏实实地去学习、去研究。”他希望在自己喜欢的领域,“能做出更多的东西出来”。(文/周倩,图/高强,审核/钱颜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