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评促建系列报道二】信息工程学院创迎评新路
发布日期:2013-01-07
加强校企合作 突出自身特色
——信息工程学院创迎评新路
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程家兴教授是个忙人,星期一上午八点半,当我们如约来到他的办公室时,程教授正在安排下午出差去苏州,看望在那儿实习的学生。十点钟,他又要召开院里工作会议,研究布置学院这星期工作,留给我们的采访时间只有一个半小时。“没办法,时间太紧了,只能这么安排”,程教授抱歉地说。于是,我们也就开门见山,直接进入评建的话题。
程教授提起迎评促建工作来精神抖擞。他从对评建工作意义的认识谈到信息工程学院为迎接评建所做的工作,从学院建设发展的历程谈到今后工作的展望,如数家珍似的娓娓道来。
自学校评建工作部署以来,信息工程学院各项迎评促建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对照评估指标中的7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40个观测点,除了充分做好日常的迎评自查、存档工作外,信息工程学院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在产学研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鼓励教师深造、下企业实践等方面下了很多功夫。 “评估工作说到底,最终检验的就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培养质量,只要我们平时把这两项工作做好了,评估时我们就有了底气。我们必须在这两方面下功夫,打造出信息工程学院的特色。”程教授坚定地说。
加强校企合作 培养“双能型”教师
师资队伍建设是信息工程学院的重点。他们深刻地认识到,要实现学校“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把学校建设成为“教育教学质量高、特色鲜明、综合办学实力强的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就必须培养一支既懂得理论知识,又善于动手实践,上得了课堂,下得了工厂的“双能型”教师队伍。为此,他们从三个方面入手,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其一,加强校企合作,在实践中培养
近年来,信息工程学院先后与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1929cc威尼斯H3C网络学院,与科大讯飞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推出了3+1人才培养模式。今年6月又与达内科技签订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协议和“基于JAVA方向软件人才培养”产学研校企合作协议。在此基础上,信息工程学院与达内科技共同推出“JAVA+3G+物联网”方向的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该院每年安排10余名教师带队深入企业,一方面指导学生实习,一方面也取得了实践经验,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去年暑假,程家兴教授还亲自带领6名老师下企业做项目。他说:“只有教师自身有了应用型能力,才可能培养出应用能力较强的学生来。”
其二,鼓励科研交流,在竞赛中提高
信息工程学院非常重视教师的发展,他们根据教师的特长、兴趣,分门别类地进行培养。学院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类比赛,并取得了良好成绩。鹿建银、王华本、朱良月、胡加星老师及何业祥同学联合制作的《计算机网络原课程多媒体》课件在第八届全国高校计算机课件大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路贺俊、胡贤德、古奋飞老师制作的“计算机组装维护与应用技术》课件获第七届全国高校计算机课件大赛三等奖;史先桂在安徽省机器人大赛、安徽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都获得一等奖;鹿建银、王华本、何业祥在全省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在校第三届教师教案、讲稿评选中,该院朱学玲老师获得了理工组一等奖的好成绩。
学院鼓励教师做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为提高教师项目申请书和学术论文的写作水平,该院还专门开展项目书写作培训。2012年该院教师在各类期刊上发表一、二、三、四类论文共14篇,其中鹿建银老师发表一类论文2篇,姚丽莎发表一类论文1篇。
为开拓教师视野,学院经常选派教师外出交流深造。他们先后委派张怡文老师代表信息工程学院去韩国参加会议考察;齐晓霞、张怡文、吴炜炜教师赴大连参加了2012年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12)。
其三,广开名师讲座,在学习中进步
信息工程学院深知教师理论知识素养培训的重要性,多次邀请知名企业工程师来该院作学术讲座。仅今年以来,他们就先后邀请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罗斌教授作题为“生活中的数字图像处理”的讲座;华安证券副总裁、高级工程师徐峰博士给教师们作《信息技术在证券行业的应用》的学术报告;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陈恩红教授来校作《数据挖掘与个性化推荐方法及应用》的学术报告,安排该院林京教授为老师们作了题为《小波分析及其应用》的讲座。学术讲座的开展,不仅为教师学习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也有助于教师在理论学习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运用多种手段 培养“应用型”人才
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是信息工程学院各项工作的核心。因此,信息工程学院十分注重学生的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除常规教学外,他们在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新探索。
其一,狠抓实习实训 加快学生成长
信息工程学院为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实施了项目式实践培训。这种项目式实践培训就是学生在实习实训单位直接参加项目,取得的成果可以折算成学分,实行学分互换。这样的做法提前让学生完成向公司员工的角色转变,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链接,加快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此外,信息工程学院还特聘请了知名企业软件工程师为学生上课,企业软件工程师真正理论联系实际地为同学们上课,切实增强同学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今年7月份派去科大讯飞苏州实训基地实习的80余名2013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中,目前,已有30余名直接被大型IT企业选中。
其二,紧密联系实际 推进教材改革
教材是教学之本。该院除了在校上课的教材外,同学们在实习期间还专门配有企业内部培训教材。他们把企业内部教材纳入到学校教材系统中,让同学们获取到生产实践中最新的知识成果,学到真本领、学会实用的专业技术。为了进一步做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 ,该院的万家华、刘书影老师还编写了《新编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该书结合教学需求,突出应用型特点,进一步促进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其三,结合企业项目 提高论文质量
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和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系统总结。针对过去有些毕业设计“纸上谈兵”,脱离实际,内容不够充实等问题,他们实行毕业论文“双导师制”,即专业课老师+企业技术指导老师双重指导。学院要求毕业生把论文做在实习实训中,落实在项目上,在深入企业的实习期间完成毕业论文。“这样的论文,是一年来在企业做的项目的总结,论文内容肯定相对充实些,论文质量自然也就提高了。”程院长兴奋地说。
良好的应用型教育培养,使得同学们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增强。2012年毕业生陆一南在校期间就在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近10篇,其中关于复杂网络的论文破例被2011年中国第七届复杂网络学术会议录用;他是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美国计算机学会和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他在2年时间内就拿到了包括微软在内的一项项国际和国家计算机工程师资格认证;他还参与了耶鲁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合作进行的星球猎人计划等。
在校生徐昭根同学善于思考创新,他于2009年开发建立了伊凡网络,目前该网络已有8台服务器,日平均点击率高达30万余人次。该院学生还多次在安徽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安徽省第四届机器人大赛、安徽省单片机应用技能竞赛等省级以上大赛中获奖。
程院长在我们将要结束采访时说:“评建是学校的大事,评建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我们都是经历过评估的人,深知这其中利害关系,全校上下必须摆正心态、同心协力迎接评估。迎接评估绝不仅仅是做好各项自查、存档等常规工作,各二级学院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和亮点,这样评估专家到来时我们才会胸有成竹。”
(撰稿:单邦燕,责任编辑:张志彦)